【公共基础知识题库】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(2025.02.06)
1. 甲借给乙100万元,约定利息为1万元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:
A.该借款合同是实践合同
B.该借款合同是无偿合同
C.该借款合同中双方属于双务合同
D.该借款合同自甲乙口头达成一致时生效
1.【答案】A。解析: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属于实践合同,自交付借款时生效。甲乙属于自然人,因此A说法正确,D说法错误。甲乙之间约定有借款利息,因此该借款合同为有偿合同,B说法错误。出借人提供借款给借款人时合同才生效,提供借款不属于合同的义务。因而,有偿借贷合同只有债务人有还本付息义务,而债权人无对价义务,因此自然人的借款合同为单务合同,C说法错误。故本题答案为A。
2. 科学立法、严格执法、公正司法、全民守法是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方针。下列关于科学立法的说法错误的是:
A.科学立法是立法质量的基础
B.推进科学立法的前提是加强法的实施
C.科学立法有利于促进良法善治的整体性目标
D.科学立法是破解立法领域突出问题的关键所在
2.【答案】B。解析:本题考查科学立法的意义。科学立法是加强法的实施的前提。A、C、D三项说法正确。故本题答案为B。
3. 下列关于行政行为成立的条件,表述错误的是:
A.行政行为的主体必须是符合法定资格条件
B.行政行为必须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的行为
C.行政行为必须合法
D.行政行为必须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
3.【答案】C。解析:行政行为的成立是指行政行为的作出或者形成。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包括:(1)行为的主体必须是拥有行政职权或有一定行政职责的国家行政机关,或者法律、法规授权的组织或者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个人,即主体要件。(2)行为主体有凭借国家行政权产生、变更或消灭某种行政法律关系的意图,并有追求这一效果的意思表示,即主观方面的要件。(3)行为主体在客观上有行使行政职权或履行职责的行为,即由一定的外部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客观行为,即行为成立的客观方面要件。(4)功能要件,即行为主体实施的行为能直接或间接导致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、变更和消灭。C是行政行为的生效要件,而非成立要件。故本题答案为C。
(责任编辑:李明)